中新網廣東新聞11月22日電 (唐貴江 寧婧) 近年來,深圳市光明區以治理服務為主線,讓基層工作“減負增效”,讓定制服務“主動觸達”,讓決策調整“數據驅動”,共建高質量、服務型、智能型、宜居型的“有溫度的未來社區”。 據悉,深圳市光明區以“4321+X”的建設理念和以人為本、以服務促管理的建設思路,融合政務網、視頻專網、物聯感知網和互聯網,面向治安、治理及服務三項社區業務,搭建社區治安治理平臺與基層治理工作平臺,不斷豐富場景應用,打造集管理與服務于一體的新型智慧社區。 在光明智慧社區基層工作平臺上,可以看到社區的黨組織、服務機構、企業、感知設備、場所、事件、社區治理力量等數字化信息,讓社區管理人員“心中有數”。 據了解,光明區物聯感知平臺已接入含水量在線監測、空氣監測、橋梁、邊坡、隧道等21類200套設備,累計數據采集超6700萬條。視頻聯網共享平臺已接入一類監控6193路,二類監控13136路,視頻門禁15035路。 在社區感知體系建設方面,光明區推進“區一街道一社區”萬兆政務網絡建設,將政務網接入社區,提升社區網絡接入能力。同時,充分利用“雪亮工程”建設內容,提升社區治安防控能力。 此外,利用社區已建物聯感知設施,補充建設三小場所消防安全感知設施,例如消防煙感、電氣火災報警等作為社區安全監測感知數據來源,提升社區基礎感知能力。 為實現社會治理精準化,光明區超前布局智慧化信息系統。值得關注的是,光明區還配套建設了智慧社區運行管理中心,提升社區管理者的管理效率。(完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