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第七屆國際iHuman GPCR論壇 作者 深圳先進院 供圖
中新網廣東新聞4月14日電 (鄭小紅 董宇桐) 4月13日到14日,第七屆國際iHuman GPCR論壇在線上召開,會上公布了全球GPCR-DOCK2021大賽結果,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袁曙光學術團隊在全球45個團隊提交的近800個參賽預測模型中脫穎而出,斬獲前三。 據了解,國際GPCR-DOCK大賽由結構生物學家Raymond C. Stevens等發起,距今共舉辦過4次,分別在2008年、2010年、2013年以及2021年。大賽旨在驗證當今生物計算和AI方法能否正確預測出GPCR的三維結構折疊以及相關藥物分子與GPCR的結合模式,從而為當今GPCR藥物研發提供理論指導。 G蛋白偶聯受體蛋白(GPCR)是最重要的藥物靶點,人體內共有820多種不同的GPCR。與人類許多重大疾病均密切相關。近40%的上市藥物都針對GPCR而開發。 據大賽組織者之一美國UCSD的Irina Kufareva教授介紹,本次大賽的5個靶點預測難易程度分別為:GPR139<NPY1R<APJ<NMUR2<kOR。袁曙光團隊在kOR等靶點預測中斬獲全球前三,相關預測不僅復現出GPCR折疊模型,并獲得藥物分子結合模型。 袁曙光2019年加入深圳先進院,聚焦利用生物計算和原創生物技術針對GPCR進行原創新藥研發。2014年,他提出了GPCRs的激活機制與連續水分子通路學說。此外,他所設計的兩個 first-in-class的GPCR藥物分子已進入臨床測試階段,并獲批國際專利,目前,其中一個分子進入臨床二期。(完) |